南詔

ㄋㄢˊㄓㄠˋ

nán zhào

解釋

國名。唐時有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稱為「南詔」。唐玄宗時,南詔王皮邏閣統一六詔,據有雲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後晉時為段氏所據,稱大理國。後為蒙古所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南詔(738年-902年/937年),彝文典籍稱爲瑪史茲(彝文:),吐蕃人稱之爲姜域,是8世紀時興起的位於今中國西南部的古國,其國民主要由烏蠻和白蠻組成,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從748年開始擴張至今雲南全境和貴州西部,到860年代極盛時的統治範圍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撾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 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史學界有時將902年至937年大理國成立前的歷史亦算作南詔. 唐時西洱河地區,居住着烏蠻,共分6大部落,號稱「六詔」,即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及蒙舍詔(彝文裏寫作ma shy nzyꂷꏂꌅ,意爲金竹王). 當中蒙舍詔因地處南方,稱為南詔,亦為各部落中最強,家族姓蒙氏(蒙姓來由爲唐朝冊封,使用較少;盛行父子連名). “詔”解作王 (彝文裏寫作nzyꌅ). 他們與白族直接有關. 649年,蒙舍詔首領細奴邏建號大蒙國,稱奇嘉王 (雖然稱國,但還只是個部落 ). 另一種說法是南詔東北白崖的白國張樂進求讓位於避仇來居的細奴邏 . 細奴邏遣子入唐,求唐朝保護....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9a08d5e0dcba96395ac4de429b74cc6 1123a5a2f9c4aeeb1582c7eed5ee52450629f7e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