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10 18

ㄅㄛˊ

解釋

[名]

1.即鱗。古代懸掛樂器、鐘的橫木上,用黃金塗飾,刻有龍圖的金花。《說文解字.金部》:「鱗也。鐘上橫木上金華也。」清.段玉裁.注:「然則橫木刻為龍,而以黃金涂之,光華爛然,是之謂鱗。」

2.古時鋤頭一類的農具。《說文解字.金部》:「,……一曰田器。」《詩經.周頌.臣工》:「命我眾人,庤乃錢。」漢.鄭玄.箋:「錢,銚;,鎒。」

3.樂器名。打擊樂器。即大鐘。古代的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打擊樂器,無甬有鈕,但不像鐘口呈弧狀,為平口。器身橫截面為橢圓形或圓形。《周禮.春官.宗伯》:「師。」唐.賈公彥.疏:「,如鐘而大。」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拼音:bó)是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樂器,不像鐘口呈弧狀,爲平口. 體型比鐘大,器身橫截面爲橢圓形(或趨向於橢圓的合瓦形). 早期兩側多有鳥雲形、虎形、或者夔形的“翼” ,裝飾華麗繁複. 最早出現在商朝,春秋早期達到巔峯,沒落於春秋中後期,在戰國末期被鈕鐘融合 . 最早的出現在南方地區,之後流行於大江南北. 現在發現的有三件銘文上自名為,即紷(春秋中期,齊國),叔夷(春秋晚期,齊國),邾公孫班(春秋晚期) . 其他的形製像,而在銘文中稱爲鐘. 出現於商朝末期. 它是青銅樂懸中,出現較早的樂器,形製複雜,裝飾華麗. 從形製上看,它與夏代,商代銅鈴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 早期的腔體多成橢圓形,或帶長方的橢圓形. 最早出現於南方古越族的活動區域. 此時南方的音樂學水平和冶金工藝並不低於,甚至在某些方面高於北方的中原地區. 隨後在北方的中原地區出現. 最早的,是江西新幹縣大洋洲殷代後期大墓出土的渦紋獸面紋(單件),年代大約是殷墟中期後段(約公元前1100年左右). 最早北方的,有1985年出土於陝西眉縣馬家鎮楊家村窖藏的虎脊(西周中期),189...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1f285d34bae240abf55817fced3c4a3 0d19c83d8b62288a7697a16b5c859720454e67a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