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

ㄅㄧˋㄅㄧˋㄐㄧㄝㄕˋ

bì bì jiē shì

解釋

到處都是,形容很多。如今趕時髦的人,比比皆是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到處都是。形容很多。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喪師衰經》:「世道不古久矣!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紅樓夢》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也作「比比皆然」、「比肩皆是」。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比比,每每、頻頻。「比比皆是」形容到處都是。語本《戰國策.秦策一》。△「比肩皆是」、「摩肩接踵」、「觸目皆是」

典源

《戰國策.秦策一》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注解〕(1)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2)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ˊ,袒露。(3)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4)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典故說明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書證

01.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謂眾人決不誤我者,比比皆是也。」02.宋.富弼〈論辨邪正〉:「其有在方策者,比比皆是,不可殫引。」03.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自後世惡直好佞,以直言賈禍者,比比皆是。」04.《宋史.卷四二二.李知孝列傳》:「趣召之人,率皆遲回,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05.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喪師衰絰》:「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06.《紅樓夢》第二回:「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形容到處都是。

【使用類別】用在「處處皆是」的表述上。

【例句】<01>如今社會富裕了,住高樓、開汽車的人比比皆是。<02>在你們山上難得一見的烏魚子,在我們這漁港比比皆是。<03>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有什麼好驕傲的?<04>在純樸的鄉下,樂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讓人覺得很有人情味。<05>這種樣式的產品比比皆是,你不必急於買下,貨比三家不吃虧呢!<06>我們一走進會場,各種精雕細琢的玉器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給。<07>一到週年慶,百貨公司裡的折扣品比比皆是,看得顧客心動不已。<08>這個人的語文能力太差,寫起文章來,不但詞句有欠順暢,而且錯別字比比皆是。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48be9bd28f3099746136466c644ca16 008dfc6ccef2b3cd96a35534cf5dacfbea7e0209
什麼是雜湊